《想法不同,性格則一》
《Darkest Hour》(2017)Director: Joe Wright
《Churchill》 (2017) Director: Jonathan Teplitzky
謝謝 Karin 和 Henry推薦這兩部電影,都很好,如果能兩部一起看,更好。
寫名人的書籍,無論是傳記,還是小說,大概大家都會把它當成歷史看。電影比較不一樣,拍名人的電影,只要不是正式記錄片,我往往把它當成劇情片看。只要拍得好,把主角的個性拍出來了,是不是我認同的,是不是我喜歡的,都無所謂。
《Darkest Hour》和《Churchill》,風格相似,可是內容卻恰恰相補。兩部電影都是把焦點集中在一段短時間內。《Darkest Hour》說得是二戰初期,英國輿論,或戰或談,舉棋不下,邱吉耳一篇演說,憾動人心,鼓勵全民,犧牲在所不惜,舉國決心參戰。《Churchill》說得是二戰後期,盟軍將領決定D-day搶灘一戰,邱吉耳全力反對,認為勝算太少,不能讓子弟兵無謂犧牲,最後盟軍將領決定不聽邱吉耳的『過時落伍』經驗,邱吉耳雖然惱火,但是最後還是勉力演說,為全國打氣。兩部電影都把邱吉耳的性格,拍得突出無遺,拍得好。不同時間的同一個邱吉耳,似乎有兩個不同的想法,但是性格則一。《Darkest Hour》拍得緊湊,一氣喝成;《Churchill》略為鬆緩,有些不必要的鏡頭,也可能是想強調邱吉耳的老邁。
政治,是不理性的。回頭看二戰的電影,想到今天英國面對脫歐的窘境,一篇演說,能『煽動』人心,也能『鼓動』人心。反正無知的愚民心都『動』了。愚民是不獨立思考的人。自做自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