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uly 1, 2019

問: 三選一。漢初,黃老之治,大盛,黃老之治的『黃』是誰?


問: 三選一。漢初,黃老之治,大盛,黃老之的『黃』是誰?(楊積亮,7/1/2019

 1. 黃帝。 (神話,還是歷史?)

2. 黃石公。張良的老師,黃石公於石橋故意將其鞋滑落到橋下三次,是要試探張良是否尚可教之,後授張良《太公兵法》,又稱《黃石公三略》。裡面有一句:『天道自然,其巧無間』。

3. 黃子。史馬談的老師,《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做了太史公。太史公从师唐都学习天文,从师杨何学习《易经》,从师黄子学习道家理论。』。然後講述了史馬談對六家的看法,以道论(黃老之學)為主,討論其他五家的優劣。(有些《史记·太史公自序》版本,沒有這一段。我把它抄在下面,極為精彩。

其實,答案不重要,但是牽出一個歷史上的問題:遍翻先秦古籍,沒有看到『黃老』這兩個字詞。但是漢初的史書,尤其是《史记》和《漢書》,卻對『黃老』著墨盛多。為什麼?23 大概不對。)

這又牽出一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一直以為有一個共識: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是一個文化高峰,但是後來沒有什麼結論。漢初,黃老之學有了『文景之治』,而後,武帝獨尊儒術,直到現在, 才知道我坐井觀天,現在歷史學家的共識並非如此,從四十年前,馬王堆漢墓帛書,如馬王堆帛書《老子》卷前古佚書(別稱《黃帝四經》)等出土,之後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北大簡等新材料中又有相關的內容湧現,黃老之學很快成為一門顯學,出現了數量眾多的論文和一批通論性的著作。現在多數的學者認為:

1 從春秋後期開始, 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進入了一個大創造的時代, 其標誌就是出現了老子、孔子、墨子這三位偉大的思想家和他們創立的學派。
2 從春秋後期到戰國前期, 學派的數目還不多, 各學派尚處於獨立發展的時期。
3 戰國中期, 齊國稷下學宮,各學派討論熱烈,但是也開始有了共識,治國之道遂成為君主們最迫切的需要和最感興趣的話題。
4 戰國晚期,這些共識開始發展了理論基礎,《淮南子》《呂氏春秋》是一些代表,商鞅變法,秦國統一天下,秦始皇建立了各種新的制度。
5 幾年以後,秦始皇,橫徵暴賦,把好制度推行的一敗塗地,秦亡。
6 漢初七十年,繼承了秦國的好制度,而且推行的非常成功,名曰黃老之學,文景之治。
7漢武帝時,董仲舒把一部分黃老之學納入儒術,漢武帝獨尊儒術,部分黃老之學散入民間。

從這個角度看,戰國,雖然沒有黃老之學這一個名詞,但是它不但是百家之一,而且是當時的主流。我還沒有全懂,只能抄了一點說法在下面:

1. 道法結合、兼採百家:黃老之學則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對其他各家學說兼收並蓄, 形成了一個集各家之長的開放的思想體系。在容納到道法結合理論框架中的各家學說中, 儒家的禮治學說和重視道德教化的思想對於黃老之學具有最重要的意義。調和儒法是黃老之學區別於法家學派的一個關鍵。

2. 關於道論, 《黃帝四經》中的《道原》, 《管子》中的《內業》《心術》等四篇《尹文子》《鶡冠子》《文子》等道家黃老作品都有較為集中的闡論, 主要是發揮老子的道論, 闡發的形上意義, 強調作為最高本體的對於自然、社會政治和人生的決定意義和指導作用。

3. 《史记·太史公自序》:(這一段,有些版本的《太史公自序》沒有。)

。。。喜生談,談為太史公。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閒,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bei4),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愍:忧虑。悖:谬误)。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大祥:以祥为大。检,约束,检点。赡:充足。撮:提取,摘录。去健羡:意为舍弃刚强与贪欲。绌,通“黜”,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当年:有生之年。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糲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翦,同“ 剪”。簋:古时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刑:通“铏”,盛羹的器皿。粝:粗米)。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苛察:苛刻烦琐,显示精明。缴绕:缠绕,纠缠不清。控名责实:由名以求实,使名实相符。控,规制。责,求。名,概念。实,实际)。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因循:顺应自然。成势:既成不变之势。不為物先,不為物後:不为物所牵制。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法而不以法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有度無度,因物與合:道家有度但不恃度以为度,要根据万物之形以与之相合。常:规律,准则。因:因循。中:符合。端:正。窾:空。燿:同“耀”。反:同“返”)。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Saturday, March 30, 2019

我真想再看幾遍 -----記電影《村戲》


我真想再看幾遍

-----記電影《村戲》

記得我們以前也談過,好電影要有餘味。昨晚看完的時候,覺得電影很好,但是說不出來好在那裡,後來聽到了幾位同好的講解,懂了一點。回家以後,想了一晚,滿腦子全是瘋子王奎生的臉,看起來一點都不瘋,那他到底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文革中,王奎生是民兵連長,一心要守護全村的利益,花生。看到女兒彩雲偷吃花生,叫女兒把花生吐出來,一不小心把她嗆死了。死於偶然,奎生痛心不已。但是村支書和村民為了吃到上面撥下來的救濟糧,把這個死於偶然的故事包裝成為一個集體財產管理者大公無私、大義滅親的故事,並讓奎生在大會上宣講。王奎生一邊痛心女兒,一邊強作好人,瘋了。而且是失心瘋,不能講話,有苦說不出。

1949 1980,中國,尤其是在大陸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只提其中一個主軸,就是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 49 以前,地主佃農完全是個人利益,49 以后土地國有,逐步走向集體利益,人民公社達到最高點,80 以後,開始轉向,電影是在描述分地的開始。

分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怎麼分才公平?村支書知道前因後果,覺得過去對不起奎生,有意讓奎生一家可以繼續保留比較肥沃的『九畝半』,村民不肯,都想分到『九畝半』,村里有一個比較有文化,會唱『老戲』的老鶴,更是鼓動著村民嘲笑奎生,要村支書把奎生送到精神病院去,好分『九畝半』。 『老戲』是相對於樣板戲而言的傳統戲。村支書知道村民想分地,揣摸到縣領導的意圖,爭取到過年在村里唱『老戲』,唱完了就分地。大家只有求會唱『老戲』的老鶴來說戲。在老鶴和村民的堅持下,村支書只有同意把奎生送到精神病院去,連奎生的兒子樹滿也同意了。雪中​​​​,奎生被送走了,樹滿呆站著。只有老鶴的女兒、樹滿的女朋友小芬陪著奎生。

電影裡有很多隱喻:樣板戲對老戲,紅綠對黑白,瘋子對村民。不知道是不是集體利益對個人利益?那小芬呢?

討論的時候,主持人說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導演拍電影是為了記錄歷史。我不禁想問是記錄歷史還是解釋歷史?再想想,也許解釋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完整的記錄歷史,不加解釋。我想《村戲》做到了。再為《村戲》叫好。

很多地方,我覺得都沒有看清楚,我真想再看幾遍。

《村戲》2017是由鄭大聖執導、李保羅編劇,李志兵、呂愛華、梁春柱、張亞豪、陳晨等主演的劇情片。

成熟與快樂之間 -----記四部年青導演的電影


成熟與快樂之間

-----記四部年青導演的電影 (楊積亮)

《學習的理由》2016 導演 楊逸帆
《被遺忘的時光》2010導演 楊力州
《尋情歷險記》2009導演 吳汰紝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2017 導演 陳志漢

非常謝謝[雙向影藝會社 TWT]的努力,讓我有機會看了這四部電影。尤其是《學習的理由》,非常特別,楊逸帆在開始執導的時候才十四歲,國中二年級,這部電影就是描述他和他的幾位同學,從那個時候開始選擇高中,大學時的無奈和執著。楊逸帆和他的幾位同學,才真是自己演自己的故事。自己演自己的故事並不一定是好的電影,關鍵是導演(也是自己人)能不能跳出來,看清楚自己的故事,然後再走回去演自己的故事。我覺得楊逸帆和他的幾位同學做到了。他在電影裡很也問了,什麼是成熟?

什麼是成熟?很不容易答,尤其是讓自己認為自己已經成熟的人來答。很多人都會想成妥協,折中,說人云亦云的套話。這樣的成熟會叫人快樂嗎?可能是一時的輕鬆,那不是長久的快樂。長久的快樂要的成熟,是長大的成熟,不是長老的成熟。許多人只會長老,不會長大。長大是有了大眼光,大胸襟。我看楊逸帆和他的幾位同學這麼年青,就已經逐步長大了。

楊逸帆上的國中是所體制外的國中,幾位同學都對演藝有興趣,好的演藝需要能力,努力和內涵。內涵來自學習。能有好老師學習是幸運的,去那兒找好老師呢?《學習的理由》的制作看起來不很成熟,可是幾句叫人深思的話卻讓一群年青的臉,不經意的說出來了。詳情請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B8%E7%BF%92%E7%9A%84%E7%90%86%E7%94%B1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拍的也很好。大體老師這個名字,真是一語中的。捐贈大體不是一個容易跨過的門檻。我很想做,還是有點怕。看了電影,給了我一些勇氣。

《尋情歷險記》的『情』叫我有點出人意料之外的感覺。可是如同劇中所說, 感情是要培養的。這是一句有道理的話。

《被遺忘的時光》,叫我有點失望。其實它的劇情是和我很有關係的。可惜導演沒有能真正體會失智症病人和家人的無奈,而著墨於一些表面的異常。

我可以看得出四部記錄片,都費了很大的心血,也叫人回味感動。和一些『成熟』的記錄片比,形式上沒有能多元,基本上還是直鋪真述,以訪談為主。當然這也有它的好處。我還是借著我在看完《村戲》以後說過的話結尾:討論的時候,主持人說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導演拍電影是為了記錄歷史。我不禁想問是記錄歷史還是解釋歷史?再想想,也許解釋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完整的記錄歷史,不加解釋。可是完整的記錄並不是把每一個時刻都記下來,那什麼該記?什麼可以不記?只有『成熟』的人知道怎麼做。


窮富與女男之間 ----《Winter Sleep》 2014 Turkish


窮富與女男之間
-----------記一部電影                                    楊積亮

Winter Sleep 2014 Turkish

好的電影,往往先提一個眾人皆知的主題,然後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地曝露,看的人也就愈來愈投入,電影完了,還久久不能平息。《Winter Sleep 正是這樣一部好電影。我愈看愈氣,為什麼有人就是喜歡欺侮他人呢?

富人欺負窮人,早已司空見慣,不值得拍電影了;現在富人不只是有錢了,他們還能控制他人的生活, 窮人也不只是沒錢了,他們可能過著富人的物質生活,可是他們還是受制於富人。 富人欺負了窮人,有時往往不解,因為他們從沒有看過窮人的生活,聽過窮人的乞求;當他們淡然表示他們的不解的時候, 窮人不能生氣,還得陪笑;有時他們也深深思考, 思考窮人為什麼聽不懂哲學家們提出來的大道理。

Winter Sleep》描述了土耳其歷史的一面,是描述 ,不是解釋,可是看過電影的人大概都懂了為什麼。電影裡提到History of Turkish theater 好幾次,我想 theater一字, 在這裡可能一語雙關。

電影裡的另一個主題是女人和男人,其實有些女人可以看做是窮人的一例,因為有時她們受制於男人 ,就如同窮人受制於富人一樣。當然知道反抗的女人不是窮人 ,他們比任何一個富人都富。我最近用了一個不同的新角度來重讀漢語古詩詞,用了一個新的定義,來問漢語古詩詞裡有那些關於『愛情』的 詩詞 ?如果我們把 『愛情』 定義成:是兩個人(在平等的基礎上),渴望(長久)在一起,而表現在日常生活裡的有順有困的心繫。很不幸的,在這個定義下,我能找到漢語古詩詞裡關於『愛情』的詩詞 是白卷。

『演』出來《狗十三》和『說』出來《四個春天》


『演』出來《狗十三》和『說』出來《四個春天》

(Four Springs, 2019 陸慶屹)
(Einstein & Einstein, 2018 曹保平)


我很喜歡《狗十三》。我喜歡的電影往往是電影『演』出來一些叫我,平日也曉得,可是沒有多想的東西。《狗十三》給我的是李玩在電影裡學英文的時候,查到的一個詞:虛偽。電影沒有再用這個詞,可是從頭到尾,『演』的就是虛偽。其實這個名詞用的太正式了,而且虛實真假因人而異,也不好辯。李玩的爸爸,就不必說了,他因為說假話,說的多了,連對他自己說話都是在說假話了。電影裡最後他說我不是一個好爸。倒是一句真話。我這裡用的真假,並不只是法律上的合不合於事實,而是是不是他真心想說的話。李玩在和她的堂姐在說悄悄話時:李玩說你為什麼喜歡他?堂姐:我們班上同學都喜歡他。李玩: 就為了這個?堂姐並沒有有意說假話,可是她也沒有真心想過。同父異母的三歲弟弟昭昭拿著棍子,無知的打家裡沒一個人,把奶奶都打出血了,沒有人說不要打,李玩不作聲,看著昭昭,昭昭轉身就走開了,沒打她。昭昭無知嗎?有一次爺爺奶奶和李玩吃飯時,奶奶炒了紅薯,李玩說紅薯對爺爺的高血壓不好,奶奶說電視上說紅薯對高血壓好,李玩說那是說美國紅薯,咱們中國的不好,爺爺笑著說那可真是崇洋媚外了,可是爺爺把已經夾在筷子裡的紅薯又放回去了。這不是虛偽。爺爺真心聽了李玩。李玩小時候很任性,是不是任性就不虛偽?很來李玩長大了,懂事了,是不是就變虛偽了?和很多人相比,小孩也好,大人也好,李玩有一點跟別人不一樣,她很喜歡獨立思考。並不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不虛偽,而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有可能不虛偽。不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並不是他想虛偽,而是他不知道該怎麼想自己。加一句,獨立思考和看起來有沒有學問完全無關,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莊子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李玩長大了,她看起來變虛偽了,我覺得她不是。她不想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裡賣力的去演戲了,可是也不想完全退場。
說到虛實真假 ,也可以談談記錄片和劇情片。記錄片進展的很快,我已經快分不出記錄片和劇情片了。勉強的說,
記錄片用真名實姓, 劇情片不用真名實姓(除了有名的人物)。除此以外,我看不出什麼是真人真事,真名實姓的人做的事就是真事嗎?不用真名實姓就反應不出實情了麼? 我覺得電影的好壞是在於有沒有把真正想給的東西給出來。我自己的偏好是如果是『演』出來了,我感覺到了,想了一想,我懂了,我就喜歡。如果是真接『說』出來了,我聽到了,我也同意,可是就沒有那一份感受了。都我來說,《四個春天》屬於後者。

楊積亮
3/10/2019

《想法不同,性格則一》 《Darkest Hour》 《Churchill》


《想法不同,性格則一》
   Darkest Hour》(2017Director: Joe Wright
   Churchill (2017)  Director: Jonathan Teplitzky

謝謝 Karin Henry推薦這兩部電影,都很好,如果能兩部一起看,更好。

寫名人的書籍,無論是傳記,還是小說,大概大家都會把它當成歷史看。電影比較不一樣,拍名人的電影,只要不是正式記錄片,我往往把它當成劇情片看。只要拍得好,把主角的個性拍出來了,是不是我認同的,是不是我喜歡的,都無所謂。

Darkest HourChurchill》,風格相似,可是內容卻恰恰相補。兩部電影都是把焦點集中在一段短時間內。Darkest Hour說得是二戰初期,英國輿論,或戰或談,舉棋不下,邱吉耳一篇演說,憾動人心,鼓勵全民,犧牲在所不惜,舉國決心參戰。Churchill說得是二戰後期,盟軍將領決定D-day搶灘一戰,邱吉耳全力反對,認為勝算太少,不能讓子弟兵無謂犧牲,最後盟軍將領決定不聽邱吉耳的『過時落伍』經驗,邱吉耳雖然惱火,但是最後還是勉力演說,為全國打氣。兩部電影都把邱吉耳的性格,拍得突出無遺,拍得好。不同時間的同一個邱吉耳,似乎有兩個不同的想法,但是性格則一。Darkest Hour拍得緊湊,一氣喝成;Churchill略為鬆緩,有些不必要的鏡頭,也可能是想強調邱吉耳的老邁。

政治,是不理性的。回頭看二戰的電影,想到今天英國面對脫歐的窘境,一篇演說,能『煽動』人心,也能『鼓動』人心。反正無知的愚民心都『動』了。愚民是不獨立思考的人。自做自受。

Friday, March 29, 2019

杜甫的愛情詩? 細讀古詩詞之二十


杜甫的愛情詩?
     細讀古詩詞之二十,3/27/2019,楊積亮

說到杜甫,大概一般人會想到愛國憂民,懷古詠史,不知道他的愛情詩,才是他真正的嘔心之作。說到愛情詩,大概一般人會想到才子佳人,帝王后妃,哀悼亡妻,不知道愛情詩的苦中怡然,才是愛情的真心實意。

《羌村三首》是杜甫在公元757年,觸犯唐肅宗,下獄,被赦,回到老家,大家都以為杜甫已經死了。看到杜甫,親友同喜。親友走後,夫妻才『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正好相映著年前在獄中時,杜甫思念妻子《月夜》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又是杜甫難得的對妻子的正面描寫。杜甫貧困一生,夫妻四眼相對無言,一如《百憂集行》,『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無怨無悔。兩人很能苦中怡然得樂,《江村》裡就說『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进艇》裡也說『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當然,妻子對他的關懷和知己,更是躍然於紙上。《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裡的『老妻憂坐痺(bi4),幼女問頭風』和《客夜》裡的『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誰都喜歡過好日子,杜甫貧困一生,自己總是覺得對不起妻子,隨著他受苦。《飛仙閣》裡:『浮生有定分,飢飽豈可逃。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最後,杜甫的名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杜甫聞訊大喜,第一個想到,而且寫作紙上,讓別人看到的,是他的妻子,『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在現在,這算不得什麼,但是在杜甫當時,天經地義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杜甫一生對妻子總是不經意的說出她的獨立人格。


《羌村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nu2)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xu1)欷(xi1)。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妻孥:妻子和兒女。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fu1)州月,閨中只獨看(kan1)。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huan2)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yi3)虛幌,雙照淚痕乾。

虛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百憂集行》唐代: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迴。
即今倏(shu1)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qiang3)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古時庖廚之門在東。

《江村》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堂上 一作:樑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第七句,有人說是:多病所需唯藥物

《进艇》唐代: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jia2)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yin1)無謝玉為缸。

元:犹“原”,本来。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唐代:杜甫

白水魚竿客,清秋鶴髮翁。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
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老妻憂坐痺(bi4),幼女問頭風。
平地專欹(qi1)倒,分曹失異同。禮甘衰力就,義忝(tian3)上官通。
疇(chou2)昔論詩早,光輝仗鉞(yue4)雄。寬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窮。
露裛(yi4)思藤架,煙霏想桂叢。信然龜觸網,直作鳥窺(kui1)籠。
西嶺紆(yu1)村北,南江繞舍東。竹皮寒舊翠,椒實雨新紅。
浪簸(bo3)船應坼(che4),杯幹甕(weng4)即空。藩籬生野徑,斤斧任樵童。
束縛酬知己,蹉(cuo1)跎(tuo2)效小忠。周防期稍稍,太簡遂匆匆。
曉入朱扉啟,昏歸畫角終。不成尋別業,未敢息微躬。
烏鵲愁銀漢,駑(nu2)駘(tu2)怕錦幪。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

欹:倾斜。紆:绕弯。坼:裂开。駑駘:劣馬。甕: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物色:物性。

《客夜》唐代:杜甫

客睡何曾著(zhuo2),秋天不肯明。
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zhuo2)無衣食,途窮仗友生。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著:入睡。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juan3)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飛仙閣》 唐代:杜甫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棧雲闌干峻,梯石結構牢。
萬壑欹(qi1)疏林,積陰帶奔濤。寒日外澹泊,長風中怒號。
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歷高。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
浮生有定分,飢飽豈可逃。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我何隨汝曹:倒裝句,汝曹何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