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y 9, 2017

《Fanny and Alexander》 1982 Sweden,Director: Ingmar Bergman,Writer: Ingmar Bergman

《Fanny and Alexander》
1982 Sweden,Director: Ingmar Bergman,Writer: Ingmar Bergman


好導演要做兩件事:一是要選一個自己喜歡拍的主題;二是要把這個主題拍的叫有些人喜歡看,喜歡回味。看電影的人也要做兩件事:一是先想想這類主題的電影,我想不想看;二是如果喜歡這個主題的話,再來說說這部電影拍的我喜不喜歡?有沒有忍不住要回味。

大家都說 Ingmar Bergman是個超級導演,也有一些人說《Fanny and Alexander》是他拍的電影裡最好的一部。《Fanny and Alexander》的主題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答的問題,有人說是記述一個大家族的衰退;有人說是記述一對兄妹成長中的見聞;有人說是不同宗教對教育兒童的分析;也有人說是一個胡塗婦人的悲劇。我想這些都對,但是這些都是背景,素材。我比較喜歡把這部電影的主題想成是導演想告訴大家,攝影機拍到的東西,不一定就是人看到的東西,也可能是人想到的東西。

喜歡畫畫的人喜歡談『具像』,『抽像』;喜歡寫小說的人喜歡談『寫實』,『幻想』;甚至於喜歡聽歌劇的人也喜歡談 verismo,以別於一般表演藝術。那電影呢?『攝影』和『攝像』的『影』和『像』的區別在那裡?為什麼『電影』不叫『電像』?

這就叫我想到了另外一部 Henry 介紹的好電影,《 Blow Up》,他也是在探索這些問題,而且把這些問題拍出來了。兩部電影都非常好,《 Blow Up》現代,直接;《Fanny and Alexander》古典,曲折,風格不同,都扣人心弦。好像《Fanny and Alexander》說的東西更多一點,演得更深一點。 例如那個劇團團長說的一番話,”小世界,大世界互有交集,但是大世界我們管不著,還是在小世界裡自得其樂吧”,就很叫我心儀。又例如繼父打過Alexander 以後,媽媽獨自喝茶,繼父走進來,也要喝,媽媽 說好,幾句平常的談話,細心的觀眾大概已經從媽媽的神情看出來一些端倪了。

附言幾句:十幾年前吧,我和幾位朋友聚在一起看了四部 Ingmar Bergman 拍的電影。那個時候,『少』不經事, 我們還給這四部電影排了名,胡亂說了些“警言妙語”。現在再看,覺得有些油氣。記在下面,做個記錄,憑添一笑吧:

《Cries & Whispers》 “親情還是有等級的”;“人該說實話麽?” (排名:1)
《Wild Strawberries》 “不願意吃苦,能有愛麽?孤獨也沒什麽不好,就是不要後悔。” (排名:2)
《The seventh seal》 “有心要挑戰宗教, 就不要向神父懺悔;一步棋錯,全盤皆輸。” (排名:3)
《Autumn Sonata》 “人不說實話,都是有原因的。久而久之,成了習慣。不過,晚上,可能還是會心驚。”(排名:4)

積亮
072720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