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quility 山不在高 -- a truth 實相 searching journal by Leon Yang 楊積亮
At this time, if you are only interested in some specific categories (for ex. 電影), please at the left top select the interested category and click on it.
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22
從《周易古經》看西周文化
Friday, September 4, 2020
《黃帝內經》和『筋』
《黃帝內經》和『筋』
《素問。痺論》 :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痺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素問。長刺節論》: 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痺,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閒,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靈樞經。刺節真邪》: 虛邪之中人也,洒晰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痺;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痒。留而不去,則痺。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靈樞經。刺節真邪》: 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
《靈樞經。九鍼論》: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
《黃帝內經》也提到了我們要練習什麼,才能助長這種功能,例如:
《生氣通天》: 歧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湊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陰陽應象》: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
1。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nerves in the body:
Autonomic nerves (自主神經).
These nerves control the involuntary or partially voluntary activities of your
body, including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digestion,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Motor nerves(運動神經). These nerves control your movements and actions
by passing information from your brain and spinal cord to your muscles. Sensory nerves(感覺神經).
These nerves relay information from your skin and muscles back to your spinal
cord and brain. The information is then processed to let you feel pain and
other sensations.
2。人體會動:先從腦把各種複雜的指令,送到各個肌肉,在適當的時候,收缩,帶動骨,筋,關,節。同時把足夠的養料送到位。肌肉能收缩多少,收缩多久,就看個人的情況了。
《黃帝內經》裡提到的有關字詞有:脈,筋,肌,骨,肉,關,節,脈,腹,腰,股,膝,脛,足,肢,經,絡,腦,髓,神,氣。
看來筋,這一種人體主要功能,是:動。
和Parkinsons
有關,我很擔心。
積亮 9/4/2020
Monday, August 31, 2020
《黃帝內經》和流感
《黃帝內經》和流感
前一陣子,我談了些《黃帝內經》的觀念,例如:陰陽,五藏,經脈,血精氣神等等。但是沒有想到這些觀念都只是拿來解釋《黃帝內經》主旨的,並不是《黃帝內經》的主旨。那《黃帝內經》的主旨是什麼呢?我想是下面這一段話: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无,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虛邪賊風都是可能叫我們生病的東西。『風』是流動的空氣。空氣了有些東西可能會叫人生病,這種東西叫『邪』。『風』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因為『風』而生的病,病有很多種,其中之一是『風病』。用現在的話來說,流感就是其中之一。避之有時,在適當的時候,要避開它。然後呢?
恬惔虛无,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问集注》曰:" 恬,安静也; 惔,朴素也; 虚无,不为物欲所弊也。" 这是指不慕荣利。《内经诠释》曰" :恬惔以养神,虚无以养志,这样私心杂念不起,不求静而自静。"做到了真氣從之:自然就會有真气运行于经脉中。《素問。離合真邪》真氣者,經氣也,经气是运行于经脉中之气。用現在的話來說,『氣』是用來實踐某一種主要功能的東西,包括養料,血和其他能作生命燃料的動西,是可以流動的。加上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靈樞經。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這些解釋看起來虛玄,用現在的話來說,基本上是說注意力集中。
平日不病的時候,也要: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美,任,樂是動詞,覺得自己吃的食物很美,穿自己喜歡穿的內衣,喜歡自己當地的風俗。朴是樸實。嗜是特別愛好,勞其目是集中注意,淫是過多的意思。物是環境的意思。
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道是(生命的)規律。德是按照規律生活以後得到的成果。危:《說文》解為:「在高而懼也」。
Monday, August 10, 2020
現代有心的道教信眾想要什麼?
《現代有心的道教信眾想要什麼?》
對現代中國人來說,道教既熟悉又陌生。熟悉?覺得在我們生活文化裡好像處處有道教的影子,節慶民俗,神仙養生;可是沒有幾個人能說出到底道教的教理,歷史是什麼?
對道教的誤解,我想至少原因有二:一是道教的理論基礎不高,很想和“先秦道家”的理論掛勾,但是不能自原其說。而且“先秦道家”派別林立,老子和莊子說法就往往有異 (這個題目,另文討論),二是歷史上的道教往往和改朝換代有關,對現代中國人來說,意義不大。
貴生成仙人,度己再度人
1。真人不執著於生,也不厭惡死,他認為生和死就像白晝和黑夜一樣,是處在一種不斷的自然更替之中的,因此人要安心接受死生的安排。仙人長生不老,擁有永恆的生命。他擯棄死亡,留戀生命。但莊子認為「生生者不生」 ,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生。
2。真人肉體會死亡,但精神會與天合二為一。仙人則是肉體會老而不死,但精神未必可以達到。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云:「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無量是無限的意思。人泛指一切生命。《度人經》为东晋末期葛巢甫等道士所编集的灵宝经之一。原一卷,今本作六十一卷,其中第一卷为经文,以下六十卷是神霄派於北宋徽宗年間敷演经文而成
《太平經》是東漢道教太平道的典籍,170卷,相傳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
性命双修:在心性品德的修養和身形生命的修煉兩個方面修改自己的缺點。以致神形兼備。心性品德的修養和提高,是修煉物質生命的基礎。修養心性品德的標準在於清靜寡欲、不為外物所累;再通過導引氣功,吐故納新、坐忘胎息,素食辟穀,存想守一等修煉身形生命。
吐納是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吐納指把胸中的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語見《莊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納新。”就是說吐出濁氣,呼入清氣。姿勢不限,行、立、坐、臥均可。行,咳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扶兩膝。臥,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清靜經》有一段話: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裡有一句話,「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怎會受到牽累呢!在莊週生活的那個年代,「物」還是比較匱乏的。彼時莊子就說出這樣的睿言智語,著實令人感佩。莊子的這句話既沒有否定「物物」,也沒有一味強調「不物於物」。既能得心應手地「物物」,又能保持「不物於物」的心境,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遙」。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人可以「物」的「物」與日俱增,「物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物於物」的人也日益增多。
------------------------------------------------------------------
Friday, August 7, 2020
《红楼梦》蔡义江校本
一本是《红楼梦》蔡义江校本
怎麼都找不到出版社的消息,全文 pdf 在 http://www.hongloumengs.cn/hon前言是1993寫的,請看最後幾行。(① 因扫描识别的困难,这本电子版暂未把蔡义江先生的精彩注释编入。
假 真——简评蔡义江评注《红楼梦》》
這是我想看的,我怕找不到了。
另一本是《蔡义江新评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出版社: 龙门书局
译者: 蔡义江
出版年: 2010-7
页数: 1194
定价: 120.00元
ISBN: 9787508823737
在網上我看不到內容。我想這兩本可能差不多,想必比較好買,就請
『消』是什麼意思?
『消』是什麼意思?
這幾日,重看以前的《中華好詩詞》,學了兩件趣聞:
一是,柳永的名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裡消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一般
二是,陸遊的《村居书喜》。陸遊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名句很多,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紅樓夢》裡寶玉引了『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來說
積亮
10/13/2016
expended,看看有什麼漢語白話,能把這個意思說出來。
朋友囑我看看 http://www.zdic.net/ 汉典,了不得,意思一大堆。有幾個,我覺得不錯,列在下面,解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看了这个标致模样,今与你做个小娘子
《水浒传》:不消多事,随分便好。
其實,現在已經沒有人這麼用了。這個消字,怎消得我們忙了半日?
積亮
10/14/2016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我手邊也正好有《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005。有關秦可卿
我的心?你的心?
《紅樓夢》第二十回通行本,有這麼幾句話:
黛玉啐道:「我難道叫你遠他?我成了什麼人了呢?
寶玉道:「我也為的是我的心。你難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從「紅樓夢」試題談起
從「紅樓夢」試題談起
分明知道「在蔥綠灑(撒)花的軟簾間,欣賞一幅西洋女子油畫。」
通行本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幾本《紅樓夢》的好書
幾本《紅樓夢》的好書
Palo Alto 有一個華光中文閱覽室,我在那裡做義工,幾天前,居然讓我找到了
每一種燕子的歌訣曹雪芹寫的都不一樣,裡面有:肥燕,瘦燕,比
曹雪芹的續妻芳卿也和曹雪芹有志一同,她在寫給《悼亡詩》裡有一
這件考證有爭議,全詩:(卦弧內的字被塗寫了),有興趣,請 google,又是一個學問。
不怨糟糠怨杜康,戰諑玄羊重克傷。
(喪明子夏又逝傷,地坼天崩人未亡。)
睹物思情理陳篋,停君待殮鬻嫁裳。
(才非班女書難續,義重冒xxxx)
織錦意深睥蘇女,續書才淺愧班娘。
誰識戲語終成讖,窀穸何處葬劉郎。
積亮
4/224/2016
終於借到了《紅樓夢魘》,張愛玲,皇冠,1991。看完以後,
我正看得一頭霧水的時候,看到了周汝昌的《定是紅樓夢里人》團結出版社, 2005 。全書可以在網上看:洋洋灑灑53篇文章,討論了張愛玲《紅樓夢魘》裡每一個重要的想法。周汝昌謙謙君子,他很欣賞張愛玲的“紅學” 特色與文學眼光,審美天賦。但是也有一些命題他們不完全同意, 覺得《紅樓夢魘》不夠深刻。 舉一個例子:張愛玲考證的結果是認為雪芹當時為八十回後的書文曾寫了兩個不同 體系的結局:一個是寶、湘重會,白首雙星,如“舊時真本”所傳。 另一個則是“懸崖撒手”,即一般被解釋為是指寶玉棄寶釵、 麝月妻妾而出家的結局故事。張愛玲對這一矛盾到底以哪個為是? 委決不下,未有結論;但她心理上即是傾向於“舊時真本” 的白首雙星、寶湘重會的收尾大格局,可是又覺得“懸崖撒手” 不是已經明示了看破紅塵出家了嗎?周汝昌說那是大家誤解了“ 懸崖撒手”的意思。 “懸崖撒手”這個典故,詞典是引據《景德傳燈錄》。 禪宗是叫人不顧一切,直須前進,和朱敦儒的《木蘭花慢》一詞:“ 虛空無礙,你自痴迷不自在。撒手游行,到處笙歌擁路迎。” 意思一樣,最後是“貧窮難耐淒涼”,寶玉先出家,後還俗, 再與湘雲重會,白首雙星。 再舉一個例子:周汝昌說他對張愛玲的論紅見解,最感興趣的還是她論寶玉的三個感情最重的閨友:黛玉、湘雲、 襲人,而寶釵不在此列。黛玉、湘雲,娥皇女英, 大家已經說得很多了。對於襲人,張愛玲痛恨高鶚故意貶低襲人, 可是看了花名籤的預言“桃紅又是一年春”, 還是覺得襲人琵琶別抱,嫁了琪官。可能是張愛玲沒有看到全詩《 慶全庵桃花》,(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後二句是詩人謝枋得比喻怕元朝逼他出仕新朝,雪芹用此, 明言襲人是受逼而別嫁。 例子太多了,寫不完。我想看《紅樓夢》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每多懂一點,就多快樂一點,自得其樂,樂此不彼。 積亮3/20/2016
謝謝秋生的引介,我到網上去看了一下,才知道吴恩裕(1909年
一直有些爭論。我在網上偶然找到了《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
吴恩裕与周汝昌、吴世昌鼎足,在当时的红学界呼风唤雨,有人称他
吴恩裕的著作:
《曹雪芹紅樓夢瑣記》,吴恩裕, 曹雪芹,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979
《有關曹雪芹八種》,吳恩裕,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曹雪芹的故事》,吳恩裕,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978
《曹雪芹》,吳恩裕,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8
《有關曹雪芹十種》,吳恩裕,中華書局, 1965
《曹雪芹的一生》,吳恩裕, 地平綫出版社, 1975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吴恩裕, 端木蕻良,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吴恩裕点评红楼梦》, 吳恩裕, 团结出版社, 2006
一大堆書,夠我們看幾個月了。
積亮
4/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