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2016
《紅樓夢》好在那裡?
很多中國人都曉得《紅樓夢》這本書的名字,看過的人就不多了,看完了的人更少了,知道有不同版本的人少之又少,可是就還有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它,考證它,辯論它。為什麼呢?
書有不同的版本,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了不得的事,可是這本書的通行本和後來很多人考證出來的老本,不但重要的地方文字不同,而且主旨有些地方還正好相反,這就叫人好奇了,更重要的是這兩種不同反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愈辯愈兇。另外,它用字嚴緊,取意深遠,這就更讓一些喜歡文字的人,愛不釋手了。
先說一點考證的話,再加一點也許和文學有關的雜念。
雪芹死前,已經把初稿幾乎全寫完了,脂硯齋,畸笏叟,決定把後四十回,暫不外傳,以後就失傳了,但是在寫前八十回的評批的時候,已經曉得了後四十回的大綱,或者看過了後四十回的初稿,所以前八十回的評批都透露了很多後四十回的內容。有人根據這些透露的內容,描繪了一個雪芹心目中的後四十回。為了行文方便,就叫“原意”吧。
現在比較一下“原意”和“通行本”的意境。“原意”裡的黛玉,一情專注,或驕,或悲,不怎麼怨,決不會恨,所以黛玉是身弱病死,和玉釵聯婚沒有關系。“原意”裡黛玉死在抄家以前,玉釵聯婚在抄家以後。黛玉死是在還淚,證前緣,沒有恨,沒有怨。抄家以後寶玉生活貧苦,而寶釵,寶玉婚後和諧。寶玉出家,是看破紅塵,和黛玉死,和寶玉被騙成婚,完全無關。其他還有大段抄家以後寶玉的生活,“通行本”著筆不多。
“原意”和“通行本”的區別,主要不在文字,而在意境。高下立見。有興的話,我們可以逐回細讀。
雪芹死前,已經把初稿幾乎全寫完了,脂硯齋,畸笏叟,
現在比較一下“原意”和“通行本”的意境。“原意”裡的黛玉,
“原意”和“通行本”的區別,主要不在文字,而在意境。
最近讀了些關於《紅樓夢》的書,曹雪芹的家世啦,脂評本的出沒啦,後四十回的評價啦,不一而足,趣味盈然。最叫我大吃一驚的是下面這個說法:
寶釵有真人原型,可是黛玉完全是寶玉心裡想出來的,而且寶玉心中有這麼一個黛玉,和寶玉親近的幾個批書人都曉得,幾個批書人,包括脂硯齋,畸笏叟等,都很贊同曹雪芹這個寫法,也曉得寶釵也曉得,而且能體會寶玉的心意。後四十回卻沒有能體會出寶玉的心意。寫小說,能寫到這個地步,而寶玉,寶釵之間能有這種境界,我實在是服了。
寶釵有真人原型,可是黛玉完全是寶玉心裡想出來的,
下回繼續談。
2016 積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